抖音平台反欺诈措施及数据
时间范围 | 封禁涉嫌诈骗账号数量 | 拦截下架涉嫌诈骗视频内容数量 | 反诈策略数量 | 主动拦截欺诈行为比例 |
2021年1 - 6月 | 超过80万个 | 超过100万条 | 超8500个 | 93% |
2021年第四季度 | 52万个 | / | / | / |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抖音平台在打击诈骗相关行为方面力度较大,有众多的反诈策略以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即便如此,仍存在视频观看量疑似欺诈的情况。
抖音视频观看量疑似欺诈的常见表现
异常高的播放量与低互动不匹配:有些视频播放量显示极高,可能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点赞、评论、转发等互动数据却极少,比如播放量数十万但点赞只有几十个,评论和转发更是寥寥无几,这种情况很可能是通过刷量等欺诈手段获取了虚假播放量。
粉丝增长与播放量增长不协调:如果一个账号粉丝数较少,却突然有一条视频获得了超高的播放量,且后续粉丝增长并没有相应跟上,那么这条视频的播放量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例如一个只有几百粉丝的账号,某条视频播放量达到了几十万,但粉丝数并没有明显增加,可能是购买了虚假播放量服务。
短时间内爆发式增长:正常情况下,视频的播放量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积累,若某个视频在发布后的极短时间内(如几分钟内)播放量就呈现爆发式增长,迅速达到很高的数值,而后增长趋势又突然放缓或停滞,这种异常的增长曲线可能是欺诈刷量所致。
抖音视频观看量疑似欺诈的可能原因
利益驱动:部分创作者为了提升账号影响力、吸引广告商或获得平台流量扶持等利益,通过不正当手段刷高视频观看量,比如一些商家为了推广产品,会要求合作的博主刷量来营造产品受欢迎的假象,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还有些创作者希望通过高播放量吸引品牌合作,提高自己的商业价值。
竞争压力:在抖音这个竞争激烈的平台上,众多创作者都想脱颖而出,一些人认为只要视频观看量高,就能获得更多关注和机会,于是选择走捷径,通过刷量来提升自己视频的排名和曝光度,使其在众多同类视频中更易被用户看到,进而获取更多真实流量和粉丝。
刷量服务的存在:网络上存在不少提供刷量服务的商家,他们利用技术手段模拟真实用户的播放行为,为创作者刷高视频观看量,这些商家通常会以较低的价格吸引客户,如花几十元就能刷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播放量,且操作相对隐蔽,使得部分创作者心存侥幸,愿意冒险尝试。
抖音针对视频观看量欺诈的治理举措
技术手段监测:抖音建立了百亿级别样本量风控数据库,包括风险文本库、风险链接库、风险设备库、风险IP库、风险图像库及风险视频库等,通过这些数据库以及先进的算法模型,对视频的播放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识别异常的播放量增长模式、频繁的同一IP或设备重复播放等情况,一旦发现可疑迹象,就会进一步核查处理。
人工审核辅助:除了技术监测外,抖音还配备了大量的人工审核人员,他们会对疑似欺诈的视频进行人工复查,查看视频内容、播放数据、互动情况等多方面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刷量等欺诈行为,对于一些复杂的、难以单纯通过技术判断的案例,人工审核起到了关键作用,确保审核结果的准确性。
处罚机制:一旦确认视频存在观看量欺诈行为,抖音会对涉事账号进行相应的处罚,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封禁账号、限制账号功能(如禁止发布视频、限制直播等)、扣除信用分等,对于情节严重的欺诈行为,还可能追究法律责任,以维护平台的健康生态和公平竞争环境。
如何辨别抖音视频观看量是否欺诈(给用户的建议)
查看互动数据:除了关注播放量外,还要留意视频的点赞、评论、转发等互动数据,如果互动数据与播放量严重不匹配,比如播放量很高但互动很少,就要警惕观看量可能存在欺诈。
观察账号整体情况:查看创作者的历史视频播放量、粉丝增长趋势等,如果该账号平时播放量较低,突然有一条视频播放量异常高,且与其他视频数据差异过大,那么这条视频的播放量真实性就需要斟酌。
分析视频内容质量:高质量、有价值、有趣的视频更容易获得真实的高播放量和互动量,如果一个视频内容平淡无奇,却拥有极高的播放量,也可能是刷量的结果。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果我发现自己的视频播放量疑似被欺诈影响了,该怎么办?
解答:首先不要慌张,你可以联系抖音客服,向客服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据,如视频的播放数据截图、自己对播放量异常的分析等,抖音客服会根据你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和处理,如果确实存在欺诈行为影响到了你的视频,他们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并尽力恢复你的视频正常曝光和权益。
问题2:抖音是如何确保正常用户的视频不会被误判为观看量欺诈的呢?
解答:抖音通过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视频是否存在观看量欺诈,其技术模型会基于大量的正常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能够准确识别正常的视频播放增长模式和互动情况;人工审核人员也会对疑似欺诈的视频进行仔细甄别,充分考虑视频内容、创作者历史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在确定视频播放量增长符合欺诈特征且排除了正常因素的情况下,才会判定为观看量欺诈,以确保正常用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